2012/9/8

觀影雜談:朱利烏斯.凱撒 Julius Caesar

Julius Caesar

六月份的時候,BBC為了迎接奧運,特別有一系列「文化奧林匹克」的節目,其中有一套莎士比亞四聯劇的全新製作,叫做The Hollow Crown(虛妄之冠):理查二世、亨利四世上下、亨利五世。演員都是一時之選(Ben Widshaw飾演理查二世、Jeromy Irons飾演亨利四世、因為雷神索爾而爆紅的青年演員Tom Hiddleston飾演亨利五世),每週六晚上在BBC 2播出連續四周。那時追劇追得非常過癮,也打開了久不復習的莎翁劇本。

因為這套節目,我注意到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(皇家莎士比亞劇團)也推出一個全新的劇目:Julius Caesar,也在BBC播出。這套戲蠻常搬上舞台,但是這個製作的特色,是把背景搬到現代政治不穩定的非洲,以全黑人卡司演出,其中的創意令人耳目一新。

這齣戲的名字是凱撒,但真正的主角是凱撒的養子Brutus(看過HBO羅馬的榮耀大概可以八卦的想像Brutus搞不好是凱撒的親生兒子XD),寫他如何為凱撒的野心感到憂心,如何對共和將死感到恐懼,第三幕的時候他夥同元老院的人聯手殺死了凱撒,凱撒斷氣前說了那句名台詞:et tu, Brutus?(連你也有份嗎?Brutus?)接下來整齣戲出現奇妙的轉折,馬克安東尼再入殮凱撒遺體前的一番演說,硬是將局勢扭轉,本來支持Brutus謀殺僭主(Tyrant這字常被翻成暴君,但典故是這裡來的:破壞體制取得權力,擁有他本來不配的地位的君主,謂之僭主tyrant)的民眾,忽然都轉而支持馬克安東尼向元老院宣戰,為凱撒報仇。最後兩幕便在描述Brutus等一干人怎樣在腓利比戰死自殺。當然Brutus並沒有後悔過他做的事情。

古羅馬的故事,變成一群黑人,行得通嗎?結果證明不但行得通,而且原著語言出奇的流暢近人。公眾體制與私人情感的拉鋸、人是否應該為了尚未發生的危險而除去體制的障礙?握有權力者如何略施小惠便能讓群眾轉向,顯示出權力的無常和正義口號本身的虛弱。

下面是馬克安東尼著名的演講:


ANTONY.
Friends, Romans, countrymen, lend me your ears; 朋友,羅馬人,國民們,聽我說;
I come to bury Caesar, not to praise him. 我是來埋葬凱撒,不是來讚美他的。
The evil that men do lives after them; 人所做的惡事在身後流傳不絕;
The good is oft interred with their bones: 他們的美善良知卻常跟著遺骨埋入墳墓:
So let it be with Caesar.  所以就讓功過是非隨凱撒而去吧。
The noble Brutus 尊貴的布魯圖斯
Hath told you Caesar was ambitious: 已經告訴你們凱撒有野心:
If it were so, it was a grievous fault; 如果是真的,那真是個嚴重的錯誤;
And grievously hath Caesar answer'd it. 所以凱撒也付出了嚴重的代價。
Here, under leave of Brutus and the rest, 這裡,布魯圖斯和他的朋友離開以後,
—For Brutus is an honourable man; -布魯圖斯是個高貴的人;
So are they all, all honorable men, 他們全都是高貴的人-
—Come I to speak in Caesar's funeral. 我來這裡為凱撒的葬禮說幾句話。
He was my friend, faithful and just to me: 他是我的朋友,對我忠實又公正:
But Brutus says he was ambitious; 但是布魯圖斯說他有野心;
And Brutus is an honourable man. 而布魯圖斯是個高貴的人。
He hath brought many captives home to Rome, 他帶了多少戰俘回羅馬,
Whose ransoms did the general coffers fill: 贖金讓我們國庫大滿:
Did this in Caesar seem ambitious? 這表示凱撒很有野心?
When that the poor have cried, Caesar hath wept: 當窮人哭泣,凱撒也跟著落淚:
Ambition should be made of sterner stuff: 有野心的人應該做點更嚴厲的事情。
Yet Brutus says he was ambitious; 但是布魯圖斯說他有野心;
And Brutus is an honourable man. 而布魯圖斯是個高貴的人。
You all did see that on the Lupercal 在Lupercall你們全都看到了
I thrice presented him a kingly crown, 我向凱撒三次獻上王冠
Which he did thrice refuse: was this ambition? 可是他三次都拒絕了:這是有野心?
Yet Brutus says he was ambitious; 但是布魯圖斯說他有野心;
And, sure, he is an honourable man. 而布魯圖斯是個高貴的人。
I speak not to disprove what Brutus spoke, 我並不是要跟布魯圖斯唱反調,
But here I am to speak what I do know. 但我在此只是說出我所知道的一切。
You all did love him once,—not without cause: 你們都曾經很愛戴他,並不是沒有原因的:
What cause withholds you, then, to mourn for him? 那到底是什麼讓你們不替他哀悼?
—O judgment, thou art fled to brutish beasts, 噢,正義啊,你跑去兇殘的野獸那裡
And men have lost their reason! 所以人都失了理智啊
—Bear with me; 請容忍我
My heart is in the coffin there with Caesar, 我的心已經隨著凱撒埋葬,
And I must pause till it come back to me. 在心回來前我必須暫停一下。
-------題外話的分隔線------

納粹軍官 Jochen Peiper 1946年因為Malmedy Massacre被盟軍軍事法庭判絞刑,他在判決宣佈後寫信感謝他的辯護律師,美軍的Everett少校,信裡便引用了這段著名的臺詞: 
Jochen Peiper (中)William Everret (右)
The evil that men do lives after them; 人所做的惡事在身後流傳不絕;
The good is oft interred with their bones: 他們的美善良知卻常跟著遺骨埋入墳墓:
那時不懂前後文,只單純覺得這是個感嘆。但現在回頭看來,Peiper顯然是感嘆那個讚揚「勇氣、忠誠、責任感」的年代一去不返了。他為國家「忠誠奉獻」的一切,正如同安東尼所說的那些凱撒的功績,現在都變成了犯罪與野心。也許,引用這話的背後,多多少少有一點秘密的希望,也許能有一個馬克安東尼出來替他扭轉一切。

這段精彩至極的劇本台詞裡洞察了人對於善惡的模糊與矛盾。你可以說安東尼怎樣妖言惑眾,但他說的一切都是發生過的,似乎不算妖言。同樣的,納粹黨的確也曾讓德國人覺得獲得拯救,那不是沒被拯救過的人可以理解的脈絡。然後:
The noble Brutus 尊貴的布魯圖斯
Hath told you Caesar was ambitious: 已經告訴你們凱撒有野心:
If it were so, it was a grievous fault; 如果是真的,那真是個嚴重的錯誤;
And grievously hath Caesar answer'd it. 所以凱撒也付出了嚴重的代價。
你也可以代換成:尊貴的美國,已經告訴你們德國是作惡多端的壞蛋;如果是真的,那真是個嚴重的錯誤,所以德國也付出了嚴重的代價。 看,多麼通順又多麼合情合理。當然,Peiper並沒有繼續引用下去。只是那嚴重的代價對他個人(或對他一整代的人)而言並沒有隨著舊德國之死而埋入墳墓,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散去。馬克安東尼能把平庸愚昧的民眾玩弄於股掌之上,那麼Peiper和美國人各自想望的正義,何嘗不是可以玩弄的對象?

最後來看一個也是相當成功的改編,2012年柏林影展金熊奬得主:義大利片「凱撒必須死
Cesare deve morire」。這是一部偽紀錄片,雖然重刑犯演出莎劇是事實,不過電影裡看到的一切都是經過編排的。重刑犯的真實身份,與這部戲裡強烈的情感衝擊,內外構成獨特感人的詮釋。藝術的力量,莫過於此: